十三陵定陵(明定陵 十三陵唯一被发掘的地宫)

十三陵定陵(明定陵 十三陵唯一被发掘的地宫)

明定陵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有计划发掘的帝陵。然而,众多文化名人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用无法达到相关要求的技术水平,令这个沉睡的遗产无端遭遇了一场浩劫。

曾经的皇帝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宗国社稷,他的地下陵寝见证了明朝时期的文化辉煌······

十三陵定陵(明定陵 十三陵唯一被发掘的地宫)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有计划的帝陵发掘

明朝皇家的陵园共有四处: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埋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埋葬朱棣等13位皇帝的北京十三陵。

在北京十三陵之中,又有三座规模比较大的陵墓,分别是成祖朱棣的长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神宗朱翊钧的定陵。

1955年10月4日,一份题目为《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的文书被送到了当时任政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桌前。这份报告的落款有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众多中国文化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消息一经传出,当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和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很是吃惊。他们立即找到报告发起人之一的吴晗,希望他们能收回提议,原因是我国当时的考古技术和文物保存技术无法承担如此大规模的发掘工作。然而,主管北京市文化教育工作的吴晗却认为,国内有不少人才,国家环境也很稳定,从人力物力方面来看都有条件胜任这项巨大的工程。

同年12月初,在武汉的主持下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其成员包括6位发起人和夏鼐、郑振铎、王昆仑,28岁的赵其昌担任发掘工作队队长。

首先、赵棋吕率领考古人员探寻长陵,却一无所获。之后,吴晗、夏鼐、赵其昌在讨论后,决定扩大勘察范围。1956年春天,经过两个月的研究,赵其昌又率考古人员对十三陵进行全面勘察,同时,发掘委员会的目光逐渐转向了定陵。

在一次对定陵的发掘中,赵其昌偶然发现在不远处的红色高墙离地面3米多高的地方,有一个直径半米的圆洞。夏鼐闻讯后,亲自驱车查看,并认为这是通往地下玄宫的入口。

十三陵定陵(明定陵 十三陵唯一被发掘的地宫)


1956年5月19日清晨7时,对中国皇陵第一次主动运用考古学方法进行的科学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傍晚,赵其吕用特制铁铲,对准“圭”字形顶部的第一块城砖砖缝轻轻地撬起来。由于砖缝之问没有用灰浆黏合,他轻松地把48斤重的城砖撬开了一角。之后,他把铁铲挂在梯子一侧,两手抓住砖边向外慢慢抽动,城砖终于全部从墙中抽出。

突然,“扑”地一声闷响,一股黑色浓雾从洞中喷射而出。紧接着,又有“哧哧”的怪叫响起,令人不寒而栗。赵其昌抱住城砖,就势趴在梯子上,低着头一动不动。

黑色浓雾仍然伴着怪叫,不停地喷射,一股霉烂潮湿的气味弥漫开来。雾气由黑变白,化为缕缕轻烟,从沟底向上飘浮。人们被气味呛得阵阵咳嗽。原来,这是地宫300多年来积聚的腐烂发霉物质的气体,待其放出,就可进入地宫了。

随着砖被一层层抽掉,洞越来越大。当洞口已经两米多高时,赵其昌戴着防毒面具,全副武装地从洞口跳了下去,踩在了几根腐朽的木柱上。地宫里黑糊糊、雾茫茫,寂静得让人心里发毛。

接着,又下去几个人。在众人面前,耸立着两扇洁白如玉的巨大石门,门上雕刻着纵横九九八十一枚乳状门钉,另镶有两头怪兽的头颅,头颅下悬吊一个圆环,被称为“铺首”。

门内有石条把两扇大门死死顶住,使大门无法被打开。石条附近有槽,以供人从外面离开时,门可以从里面锁住。这样的石条叫作“自来石”。工作人员找来一根小手指粗的钢筋,把顶端弯成半个口字形。

10月5日上午,工作人员用这把自制“钥匙”开启了石门。在门框上端,有一排类似宝剑的晶莹东西悬挂着。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种特殊的石头。因为地宫长期封闭,水汽聚集在上方,门框上端的青石钙逐渐溶解,日积月累,形成了“钟乳石”。在光线微弱的手电筒的照射下,确像是一排倒悬的出鞘飞刀。

后来,考古人员根据自来石上的模糊题字,先后打开了另外6道石门,并在玄宫后殿发现了三个一人多高的红色棺材,里面的尸体分别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

1958年9月的一天,新华通讯社播发了一条消息。其中提到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经被打开。陵墓是一座地下宫殿,有两层楼高、八十多公尺长,其拱券全部用大块青白石砌成。后殿有三口朱红色棺材,其中的尸体已经腐烂,但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体周围满是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这些锦缎虽然已有三百余年,但有的依然金光闪闪····

十三陵定陵(明定陵 十三陵唯一被发掘的地宫)


难书功德的无字碑

定陵所用的建筑物料,主要有城砖、巨石、楠木和琉璃制品。

城砖是定陵用料中最多的,其产地主要为山东临清。临清位于黄河下游,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地。定陵的兴建,给京杭大运河的船工和往来商贾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民众的不满,人们纷纷要求停止无偿运输城砖。在定陵动工三年之后,工部上奏皇帝,请求船只减免载砖。但皇帝没有同意。

定陵所用的巨石,主要有青白石、白石、汉白玉等数种,大部分来自房山县大石窝,只能采取旱路运输。其中最重的可达上百吨,这么大的巨石,给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定陵多采用金丝楠木,其主要产地在湖广、云贵和四川等省。此种木料质地坚硬,耐腐蚀、有香味,是明代皇家宫殿的主要用料。此外,这种楠木还很稀少且生长缓慢。

当原始森林里零星分布的楠木被砍伐完后,人们只能在其他难以攀登或有蛇蝎的地方寻找金丝楠木。如今,虽然定陵大殿因屡遭焚毁而荡然无存,但人们依然可以从长陵祾恩殿现存的60根楠木柱来想象定陵当初的恢宏。

定陵的琉璃制品主要产在京师,它的制作和运输最为省力和方便。明定陵建成后的地上建筑,除部分神路以外,其主体建筑都位于大峪山与蟒山两山主峰之间的中轴连线上。

神路起于七孔桥总神路以北100米的地方、蜿蜒向西北伸展,跨过三孔桥、金水桥,直抵陵园前的无字碑。它全长3千米,路宽7米,中间铺有青石板,两侧砌着条石。可惜,神路和三孔桥均未保存下来。

无字碑位于金水桥后第一道陵门前。它螭首龟趺,通碑无字。其实,明十三陵的所有陵墓前都有碑亭及螭首龟趺碑,但除了神道上成祖的“神功圣德碑”外,其余各碑均不着一字。

为何会有无字碑呢?它本身有着何种含义?这些皇帝会不会和武则天一样,愿意让后人来评价自己呢?

十三陵的无字碑是一个谜团,即使明、清遗老也难以破解。有人曾访问十三陵区的老者,得知传说嗣皇帝谒陵时,曾问过随从大臣:“皇考圣德碑为何无字?”大臣回答:“皇考功高德厚,文字无法形容。”

十三陵定陵(明定陵 十三陵唯一被发掘的地宫)


这种说法显示了大臣的聪明才智,却也仅仅只是民间传闻而已。后来、人们在清人梁份所著的《帝陵图说》中,对无字碑之谜有了一些了解。在安徽凤阳的明祖陵前,有一块“大明皇陵之碑”,上面的碑文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撰写的。

本来,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立皇陵碑,由翰林院学士危素撰文。可是碑文写成后,朱元璋却认为它是“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因此在洪武十一年,趁皇陵新建祭奠之际,亲自动手撰写碑文。他回想自己身世之凄苦、开国之艰辛、岁月之苍凉,不禁悲愤交集,奋笔疾书,一篇长达1105言的碑文一气呵成。

朱元璋的事情说明明朝有铭写碑文的传统,但后来的皇帝为何不继承这一祖训呢?据史料记载,原来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七陵门前,并没有碑亭和碑,这些都是到世宗时才逐一建成的。

当时的礼部尚书严嵩曾请世宗撰写七碑之文,但迷恋酒色、沉溺于修道成仙的世宗却根本没有心思和才华来撰写。自此,十三陵前的碑文便成了无字碑。

其实,到了明朝中期,皇帝多昏庸好玩,懒于动笔费神。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感到江山日下,国家飘摇,其“功德”已经不能直言了。

十三陵定陵(明定陵 十三陵唯一被发掘的地宫)


劫难不断的万历帝陵

明定陵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物。

定陵地上陵宫由宝城、明楼、棱恩殿、凌恩门、左右廊庑和宰牲亭、神厨、神库、碑亭等组成,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地下宫殿在地下27米的地方,规模宏大,由五座石室组成。它多由青石砌成,面积达1195平方米。

地宫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分为正殿、配殿和前殿。中殿放着祭器,三个汉白玉座前面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后殿中,三具棺木被放在棺床上、旁边是26个装满陪葬品的红漆木箱。

然而,那时的考古人员,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的行为将会给定陵带来多大的灾难。其实,早在郭沫若等学者计划发掘长陵的时候,当时被誉为“考古所第一掘手”的白万玉由于担心技术不过关而不同意这项发掘工作。身为明史专家的吴晗也有了压力,再考虑到埋藏文物的价值,他也采取了谨慎态度。

最终,他们决定先发掘其他的陵墓。在这时,考古人员发现定陵南侧的墙皮有塌陷现象,内有砖砌券门的迹象。原来,棺椁入葬以后,人们重新用封土把墙砌上,长时间之后有些塌陷,所以上面露了出来,看上去像是有个洞。这样的消息传到吴晗那里,他立刻联系郭沫若等人,准备开始挖掘定陵。

十三陵定陵(明定陵 十三陵唯一被发掘的地宫)


随着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的棺椁被打开,众多精美的陪葬品也终于与世人见面。在这当中,有600多件丝质衣物、177匹布料,其金线、孔雀羽线、织锦装花都异常精美。

然而,这些宝物离开了地宫里相对恒定的环境,暴露在人们面前,温度、湿度、光照每天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很多文物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尤其是那些脆弱的、却价值极高的木制品、纸张和丝织品,很快就变形褪色。如今,在定陵博物馆里,陈放的绝大多数文物只是当年出土文物的复制品。

然而,文物保存条件糟糕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1958年之后,政治运动接踵而至,1966年8月,逝世将近400年的明神宗和他的两个皇后被冠上“地主阶级总头子”的帽子,红卫兵将他们早已干瘪的尸骨焚烧于定陵陵门之外。

十三陵定陵(明定陵 十三陵唯一被发掘的地宫)


当年发掘、保护他们的人们也受到了“牵连”,继续发掘长陵的计划也没了下文。直至1976年,这座唯一被挖开的明朝皇帝陵墓的文物整理工作才重新提上日程,回忆起还有大批没有被整理的文物。

于是,在定陵发掘二十多年后,它的考古报告才正式开始撰写。正是有了定陵的悲痛教训,现在才有了“帝王陵墓一律不得发掘”的规定。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立即删除。本文作者:小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hubao.liekang.com/322442.html
(0)
小稿的头像小稿
上一篇 2024年3月10日 下午12:51
下一篇 2024年3月10日 下午12:52

相关推荐

  • 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作用_用紫砂壶泡茶的好处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优点。 (一)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

    2023年10月12日
  • 快速解酒的小妙招(解酒最快的方法15分钟)

    《金瓶梅》中就有西门庆用莲藕解酒的描写。做法是先将莲藕削掉外皮,然后放入醋缸中泡,每隔两天就摇一摇醋缸,几天后就可以捞出来吃了。西门庆喜好喝酒,每次喝酒后都会吃一些醋泡过的莲藕以解酒,他还把这个方法推荐给其酒肉朋友。特别是节日期间,饮酒或吃肥甘味厚之物过量时,可以迅速解除醉酒,帮助消化,它还…

    投稿 2023年12月13日
  • 如何在新浪财经App中设置大号字体

    在使用新浪财经App的过程中,许多用户希望能够调整字体大小,以便更清晰地查看内容。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在该应用中设置字体为大号,让阅读体验更加舒适。 启动新浪财经App 首先,我们需…

    投稿 2024年10月22日
  • 什么是鸡内金,什么是鸡内金的

      什么是鸡内金,什么是鸡内金的鸡内金是长在鸡体内的,很多人都并不认识它,只觉得看上去不是很干净卫生,一般情况下都被仍掉了,但是其实还是有很多作用的。  关于什么是鸡内金,什么是鸡内金的以及什么是鸡内金的图片,什么是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什么是鸡内金视频,什么是鸡内金小孩喝了有什么好处,鸡内金是…

    投稿 2023年11月25日
  • 18k金和黄金的区别(18K黄金和黄金有什么区别?)

    18k金和黄金的区别(18K黄金和黄金有什么区别?) 18k金与黄金的区别:1.纯度不同,18K金2含金量75%,黄金含金量99%。2.价值不同,18K金售价比黄金便宜。3.硬度不…

    2024年3月13日
  • 耳朵真菌感染怎么办(耳朵越挖越痒,原来是得了外耳道霉菌感染,应该如何处理呢?)

    外耳道霉菌感染是由霉菌感染所致,导致外耳道霉菌感染,主要是机体抵抗力下降,用户觉悟吧!耳朵长期全身用抗菌素或内地用抗菌素造成。外耳道霉菌感染,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当时很多人对于…

    2023年10月31日
  • 盆景提根的几种方法 盆景知识:盆景怎么提根?

    提根盆景制作?Tearoot,又名露根,明显是露在外面的。首先,让我们先说第一种方法,深盆高栽法。我们一听名字就知道要选深一点的盆,其次是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把土堆出盆外,然后把成熟的堆种在盆上方的土上。几年后,根会慢慢冒出来。另一种方法是浅盆套筒填充…

    投稿 2023年10月18日
  • 家中西北角的风水学,房屋缺西北角的最佳化解方法

    在八卦中,乾卦代表着天,而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代表着天,所以乾卦所在的西北角,正是最影响老爸运势的地方。如果西北角的风水好,那么男主人也一定会有很好的事业、感情运。那么,你知道家里的…

    2024年3月14日
  • 硒鼓多久换一次:教你如何计算周期

    我们经常会被想要购买打印设备的用户问:我买的打印机,硒鼓多久换一次?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笼统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把这个问题分解,并解决这个问题。硒鼓多久换一次:硒鼓指代两种耗材作为激光打印产品,耗材主要是感光鼓和碳粉盒。过去惠普的产品使用一体式耗材,把这两种做到一起,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激光打印机…

    投稿 2023年11月16日
  • 住家保姆一个月价格(住家保姆一般多少钱一月?)

    住家保姆一个月价格(住家保姆一般多少钱一月?)v 住家保姆,是现代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需要的一种服务,那么,你知道住家保姆一般多少钱一月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024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