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石是多少斤(一石等于多少斗多少升)

大家知不知道,一石是多少斤?有的说是60斤还有的说100斤,也有的说是120斤,更有的说是150斤,那到底是多少斤呢?谚语又有什么预兆?我是畅谈民俗点滴,一起来看看!

古代一石是多少斤(一石等于多少斗多少升)

1、农谚说:“一亩增一石” ,一石是多少?

“石”是量词,读音shí,在方言中,因1石大约等于1担,也读dàn。它不仅是计量容量的单位,还是测量重量的单位。

大家可能听说,在古代容量单位中,常用有升、斗、斛(石)、钟等,由小到大排列,自秦汉开始斛和石之间都是十进制,二者之间是相通的,

看看“石”作为容量单位时,是多少。

据《中国经济通史》记载,说:汉代1斗为2000毫升,1石为20000毫升,

看看“石”的重量单位是多少

据《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一***载,一石等于10斗,1斗约等于12市斤,那么不难看出:一石等于120市斤。因此,一石等于120斤,大家说准不准?合理吗?

古代一石是多少斤(一石等于多少斗多少升)

2、农谚说:“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什么意思?

了解了“石”的含义,知道了它的重量,接下来我们看看谚语怎么预兆。

正如农谚说:“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什么意思?在过去,农作物产量不不高,靠的是手工劳作,不像现在,已经出现科学化、机械化等。如果恰逢洪涝现象或者天旱少雨的灾害,容易造成减产。

正如谚语所说,如果在三伏时节,能够出现阴雨连绵的现象,庄稼也没有受到干旱影响。那么预示着秋天喜获丰收,是个好兆头!

古代一石是多少斤(一石等于多少斗多少升)

3、看看其他农谚俗语怎么预兆

三伏天气不干旱,利于农作物生长,预示着丰收在望!

还有的谚语这样说:“三伏下连阴,遍地出黄金”。到了三伏天里,如果断断续续出现阴雨天气,则对于粮食作物来说,是个好兆头!当然,也不能雨水过多,防止出现洪涝灾害。同时,更担心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

谚语还说:“旱过三伏,十成庄稼七成丢”。看来干旱缺水影响庄稼生长,在靠天吃饭的年代,三伏天不下雨,直接影响粮食作物生长和收成,造成粮食减产!正如老话所说,十成庄稼也就收三成,有七成歉收。

古代一石是多少斤(一石等于多少斗多少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看来在三伏天,天气酷热,阳光暴晒,自然离不开雨水降临,这样才利于农作物茁壮成长,提高粮食产量,人们生活才能安定。

还有的农谚俗语说:“六月连阴吃饱饭”。就是这个道理,在小暑大暑时节,雨水不断,粮食丰收了,人们生活条件自然提高,幸福美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hangza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立即删除。本文作者:小投,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hubao.liekang.com/227279.html
(0)
小投的头像小投
上一篇 2023年12月9日 下午5:07
下一篇 2023年12月9日 下午5:08

相关推荐